pH:池水酸碱度(理想范围7.2~7.8)
Tf:水温系数(查表获取,如28℃对应Tf=0.6)
Cf:钙硬度系数(总硬度×0.6,如200ppm钙硬度对应Cf=0.6)
Af:总碱度系数(总碱度×0.3,如100ppm对应Af=0.3)
理想值:LSI=0(水质稳定,无结垢或腐蚀风险)
可接受范围:LSI=-0.3~+0.3
失衡后果:
正指数(>+0.3):池壁结垢、过滤器堵塞;
负指数(<-0.3):金属腐蚀、泳客皮肤刺激。
过滤精度:更佳过滤效率为25~40μm,无法截留<25μm颗粒(如皮脂、细菌)。
高温池失效:SPA池中油脂分泌量是普通泳池的3~5倍,易包裹滤料导致堵塞。
维护误区:仅依赖反冲洗无法恢复失效滤料,需定期更换(建议每年1~2次)。
硅藻土过滤器:过滤精度达1~5μm,可去除90%以上微生物(需定期更换硅藻土)。
磁悬浮离心分离:通过离心力分离微颗粒,适用于高污染负荷池(如儿童戏水池)。
水质检测:每日检测pH、ORP、浊度、余氯(建议使用多参数水质仪)。
药剂顺序:
先投絮凝剂(如酵素澄清剂)→ 等待30分钟沉淀 → 后投消毒剂(如超氯剂)。
避免同时投加氧化剂与还原剂(如臭氧粉与EDTA)。
剂量控制:
超氯剂按池水体积的0.5~1%投加(如100m³池投加500~1000g)。
酵素澄清剂按0.1~0.3ppm浓度梯度投加。
药剂兼容性:禁止将酸性药剂(如盐酸)与含氯消毒剂直接混合(产生有毒氯气)。
残留控制:臭氧投加后需确保接触时间≥4小时,分解为氧气(避免呼吸道刺激)。
生态保护:禁用硫酸铝等高污染絮凝剂,改用生物酶制剂。
无化学消毒方案
紫外线+臭氧联用:UV-C波段(254nm)灭活微生物,臭氧分解有机物,实现“免氯”管理。
盐电解系统:通过电解食盐水生成次氯酸钠,无化学残留(适合儿童池)。
智能监控系统
物联网传感器:实时监测pH、ORP、浊度,自动调节药剂投加量。
AI预警:基于历史数据预测藻类爆发风险,提前干预。
泳池水质管理的核心在于 动态平衡与精准干预:
理论层面:掌握朗格尔指数,维持水质稳定;
实操层面:分场景选择药剂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处理;
技术层面:推动紫外线、生物酶等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氯消毒。
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,在保障卫生安全的同时,提升用户舒适度与运营效率。